33:第二关,你有什么看法?_聊斋:神道之上
新新小说 > 聊斋:神道之上 > 33:第二关,你有什么看法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33:第二关,你有什么看法?

  万枫山上遍布亭台楼阁,以及小广场等,可随地进行休息;又挖池堆石,形成假山飞瀑,更添美景。

  入了山口后,杜元亭就带着阿狄和王祯在这里等待。

  很快,刚才先走一步的苏元武找过来了;至于陈渭斌,他有请柬在手,已经直登山顶而去。

  苏元武找王祯了解到事情经过,不禁诧异道:“陈铮好大的口气,莫不是打肿脸充胖子,故意在夫子面前卖弄?”

  王祯道:“不至于吧,如果他做不到,可会受罚的。”

  杜元亭负手而立,望着入口处,目光中蕴含着一种期待。

  没等多久,期待化成了欣喜,但见陈铮与李嵩联袂而至。

  王祯第一时间迎上去,与李嵩走在一起。

  两人年纪相仿,交情最好。

  陈铮本以为杜元亭会询问,没想到夫子只是看了一眼,随即道:“人齐了,上山。”

  陈铮心里猛地想到,以夫子的眼光,应该早猜了个七七八八。但这种事等于投机取巧,俨然作弊,不符合杜元亭的心中准则。只是他亦不怪罪,所以干脆什么都不问了。

  有时候,夫子果然是相当开通的。

  杜元亭不问,苏元武来问,当听到那首小诗后,不禁拍手赞道:“写得妙……陈铮,你不是说没写到吗?”

  陈铮回答:“来之前的确没甚准备,见到命题后才写的。”

  自从宿慧觉醒,他脑海的记忆里多了很多东西,使得思维心性有所改变。除此以外,更变得才思敏捷,能出口成章那种。

  如此变化颇为玄妙,恍若传说中的梦笔生花。

  总之是好事。

  苏元武兴奋地道:“那接下来的‘花雪’两关,陈铮你也要好好表现,给夫子挣一番脸面。”

  陈铮没有正面给予回应:在事情并未真正做到之前,不该夸夸其谈。

  先前在杜元亭面前,只是一种适当的解围而已。

  到了如今,他很清晰地认识到,自己与王祯李嵩,跟陈渭斌和苏元武,是不同的。

  不止是身份功名上的不同,求学的处境和态度更加不同。

  陈渭斌不用多说,陈氏嫡系年轻一辈的读书种子,自小就安排有西席教习。随着长大,一路来不知跟多少位老师学习过。

  与此同时,他也是江州学院的生员,还是廪生。

  所谓廪生,就是一边读书,一边能拿米粮补贴的那种优等生。

  今晚的诗会,江州学院的名额多达三十人,陈渭斌要想跟学院来,一点问题没有。

  他个人都持有特邀请柬的。

  不过陈渭斌最后选择了杜氏草堂的名义,自有考量。这段时间他拜杜元亭为师,是要学到新的文章本事,故而借机示好。

  苏元武呢,也在江州学院进学,但成绩不太好,只是个“附生”,等于扩招依附,本没资格来参加诗会,只能跟着杜元亭来。

  不管是陈渭斌还是苏元武,两人到草堂听学,严格来说,算是课外辅导类。

  与之相比,陈铮三个童生,他们的定位和教学需求,是很不一样的。

  接下来的大考,一边是举子试,一边是童子试,不在一个层面上。

  如此一来,会造成教学上的混乱。

  那些大的学堂书院,会把秀才学子和童生学子分开,形成不同的班。

  可在草堂,杜元亭一视同仁,并不区别对待。

  由此可见,草堂确实不那么规范。

  对此,五名学子心中自有看法。

  这些看法会在同窗相处之际不经意地流露出来,或不满、或挤兑、或埋怨……

  好比一向话多的苏元武,他早对学识基础较为薄弱的陈铮有些意见。

  不过当下,却有所改观了。

  至于他是不是真得全心全意替夫子的颜面着想,是不是希望陈铮能在诗会上大出风头,另做别论。

  陈铮性子变得沉静,自有自己的立场和考虑。

  在杜元亭的带领下,六人上山,拾级而上,走过曲折而铺设整齐的青石板路,不用多久,来到半山腰间。

  此地开辟出一个大场子,灯火通明,人声鼎沸。

  各大学院学堂的师长学员们汇聚于此,准备进行第二关的考核。

  到了这一关,再不能提携,即使拥有秀才功名者,也需要写出合格的主题之作,才能继续往上了。

  写不出的,唯有止步于此。

  场边四周,有着诸多的亭廊,石桌石凳等,一应俱全,吃喝全有。

  从半山观望风景,赏月,也颇为不错。

  而关于山顶的动态,当谁谁写出了什么佳作,会在第一时间由专人抄录下来,让大伙儿传诵欣赏。

  大抵便是这样的章程。

  了解过后,杜元亭默然了。

  虽然颇为看不惯,甚至痛斥那些家伙把一个中秋诗会玩出花来,但对方的组织性明显是严谨的,也给诗会带来全然一新的感觉,增添了诸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。

  第二关的考核,设立了两个主题,“花”和“雪”合在一起了,体裁限制并不严格。

  也就是说,只要写出与两者有关的作品,水平差不多的,便能过关。

  不过有两条规则。

  一条是时间,闯关者需在亥时之前提交,超过了就没机会了;

  一条是不能用旧作,作品新旧的评定标准,为是否流传出来了;

  至于剽窃抄袭那些,更不用多说,直接打回,甚至人人得而骂之。还会被记上黑名单,成为过街老鼠,以后都没法抬得起头了。

  其实“风花雪月”,皆为老生常谈,但凡写过诗词的,都会以它们为题材写出来过,有相关的创作经验。

  因此,即使不能用旧作,临场发挥,基本都能写出一首来,主要是看水平如何。

  苏元武心中窃喜,他去年写过一首《咏雪》,一直在反复推敲,修改,至今未曾拿出来过,主要也是因为个人没有名气,也就没有流传的渠道。

  那么按照诗会规则的标准,这首诗不算旧作,可以拿出去闯关。

  他是这么想,也是这么做的。

  但一会之后,垂头丧气地回来了:没想到要求这么高,负责把关审阅的老头子只看一遍,立刻就否定了,提笔划上个叉叉。

  杜元亭背负双手,看向陈铮,饶有兴趣地问:“陈铮,这一关,你有什么看法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inxin001.com。新新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xinxin001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