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.喝醉_陛下他总是假正经
新新小说 > 陛下他总是假正经 > 57.喝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57.喝醉

  此为防盗章谢华琅信手将窗扇推开,便见窗外那几株海棠开的荼蘼,绿叶青翠,鲜红色的花朵堆堆簇簇,金蕊点缀其中,明艳灼目。

  “雪绽霞铺锦水头,占春颜色最风流。”她轻笑起来,赞道“果真是花中神仙。”

  女婢采青候在外边,听得动静过去,便见谢家这位以美貌著称的女郎倚在窗边,衣袖半卷,露出一截羊脂玉般的手臂,柔腻如云。

  晨光朦胧,落在她面上,连那树绯红的海棠都失了色,一时竟怔住了。

  谢华琅也不看她,只笑问道“阿娘起身了吗?”

  采青回过神来,慌忙道“已经起了。”

  谢华琅便伸手过去,随意摘了朵海棠,簪入发间“那我们走吧。”

  ……

  说起长安谢氏,时人首先想起来的,便是赫赫高门,芝兰玉树。

  长安谢氏祖上出自陈郡谢氏,这原就是魏晋时期的顶级门阀,后来子弟分家,谢华琅的高祖父随同高祖征战天下,从此定居长安,世代为宦。

  谢华琅的祖父谢亭官至吏部尚书,死后被太宗追谥司空,极尽哀荣。

  谢亭有二子,谢华琅之父谢偃为中书令,叔父谢令为国子监祭酒,放眼长安,兄弟二人皆身居要职,荣华至此,也是少见。

  女婢纤手挑起垂帘,迎了谢华琅入内,她便见母亲卢氏半倚在软枕上,明艳面孔上有些倦意,正同叔母刘氏说话。

  “可是六郎又淘气了?”谢华琅上前行礼,笑道“我见阿娘面色不好。”

  六郎是她幼弟,名叫谢玮,方才十岁,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。

  “不关六郎的事,”卢氏眉眼间有些倦怠,显然不愿多提,见女儿着意装扮,艳若牡丹,心中喜欢,倒多问了句“枝枝要出门去吗?”

  “约了宪娘和元娘去东鹊山放风筝,”谢华琅笑道“近来天气好,想出去走走。”

  “也好,出嫁之后便不比闺中自在了,”卢氏手中捏着一把团扇,信手摇了两下,笑道“玩的尽兴些。”

  “东鹊山?”叔母刘氏娥眉微蹙,轻声道“我听你叔父提过,东鹊山南麓仿佛是江王私有,他这人脾气最是古怪,不通情理,你们仔细越界。”

  “知道啦,”谢华琅随口应了声“阿娘和叔母说话,我先走了,若去的迟了,宪娘又该埋怨我了。”说完,也不等那二人答话,便快步离去。

  “——枝枝,枝枝?”

  刘氏叫不住她,只能同卢氏抱怨“这孩子,也不知有没有往心里去。”

  “随她去吧,”卢氏不甚在意“放个风筝罢了,顶破天也闹不出什么大事。”

  ……

  时下风气开放,通晓骑射的女郎亦是不在少数,谢华琅并未乘车,而是佩戴帷帽,骑马出门,到谢府门外,正遇上宪娘,二人说笑几句,又往元娘府上寻她。

  “今日天气倒好,”宪娘手中马鞭晃了晃,道“只放风筝,却有些没意思了。”

  谢华琅笑道“那你待如何?”

  “我听说东鹊山处有溪流,不如曲觞流水,行酒令助兴,”元娘秀眉微挑,兴冲冲的提议“敢不敢比?”

  谢华琅笑道“你们都不怕,我有什么好怕的?”

  几人就此敲定,催马出城,往东鹊山去,自然有仆从去准备酒器吃食,她们则寻个开阔地方下马,取了风筝,比谁放的高。

  三月的阳光正是明媚,年轻女郎的欢笑声也悦耳,元娘身量纤纤,最是秀婉,风筝却飞的最高,只是运道差了些,不知怎么,风筝线竟断了,那只蝴蝶风筝也如同无根浮萍一般,飘摇落地。

  她有些失落,谢华琅见状,温声劝道“没事,落得不远,我们骑马过去,不多时便能找到。”

  “我听家里人说,那处是江王私产,”元娘犹疑道“只为一只风筝,何必专门过去。”

  “你自己也说了,只为一只风筝,”宪娘面容英秀,性情也更爽利“江王再小气,也不至于为此不高兴。”

  谢华琅也道“正是这个道理。”

  元娘性情柔婉和顺,听她们这样讲,也不曾推拒,一道上马,往风筝掉落的地方去了。

  此地少有人来,景致却极美,万物萌发,生机勃勃。

  元娘那只风筝便落在地上,谢华琅下马捡了,却见宪娘望着远处,道“你们看,那是什么地方?”

  谢华琅将风筝递给元娘,侧目去看,便见山中竟有一座道观,观中广植桃花,远远望去,灿若云霞,美不胜收。

  “想是江王建的吧,”元娘瞥了眼,道“风筝也捡了,我们走吧,捡风筝也就罢了,再去窥探别处,便是我们失礼了。”

  宪娘也表示赞同,轻轻颔首,谢华琅当然不会有异议,只是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,坐在马上回身去看时,禁不住感慨“这么美的桃花,我还是第一次见呢。”

  几人方才一通嬉戏,此刻已经有些累了,女婢在溪流便铺了软毯,席地而坐,行酒令取乐。

  谢华琅颇通此道,接连赢了几回,换了元娘宪娘身上玉佩去,那二人奋起反击,往来几次,终于赢了她一回。

  “居然输了,”谢华琅无奈的揉了揉额头,道“你们想要什么?”

  “要东西多没意思?”宪娘眼珠狡黠的转了转,道“枝枝,那道观里桃花开的那么美,你敢不敢去求一枝来?”

  “不好吧,”元娘轻扯她衣袖,迟疑道“说了不往那边去的。”

  “去就去,我才不怕,”酒壮胆气,更不必说谢华琅原就不是怯弱之人,佩上帷帽,她翻身上马“你们等着,我去去便来。”

  ……

  谢华琅催马往那道观方向去,越是临近,愈见观中桃花绮丽多姿,等到道观门口,便见青石砖台阶上薄薄积了一层粉色花瓣,十分清雅。

  “女郎止步,”道观门口正有几个年轻道士洒扫,见她骑马而至,道“道门清净地,不见外客。”

  谢华琅示意侍从在台阶处等候,自己上前,笑道“何处是内,何处是外?”

  那年轻道士被她问的怔住,迟疑一瞬,道“方外之人是外,修道之人是内。”

  “哦?”谢华琅笑问道“小道长,你得道了吗?”

  世间修道之人千千万万,谁敢说自己得道了?

  谢华琅尚且佩戴着帷帽,见不到她面容,然而只听她声音,也知是个妙龄女郎。

  那年轻道士被她问住,禁不住脸红起来,踌躇道“反正,你就是不能进去。”

  “好吧,”谢华琅调转话头,又道“道长,你们这是做什么呢?”

  另一个道士答道“当然是清扫庭院。”

  “这就不对了,”谢华琅笑道“你也说这是清净地,何来清扫一说?可见此地原也不清净。”

  几个年轻道士被她说的无言以对,最开始开口那个道“女郎,你这都是歪理。”

  “世事有阴阳两面,要么正,要么负,道理自然是正的,哪里会有‘歪理’一说?”谢华琅笑道“你们自称修道之人,却连我这方外之人都不如,这道观你们进得,我如何进不得?”

  那几个道士说不过她,一时梗住,谢华琅忍俊不禁,却见门内走出一个中年道士,白面无须,笑吟吟道“女郎好口齿,敢问来此有何贵干?”

  谢华琅见他年岁不轻,便行礼道“冒昧前来,想向此间主人讨一枝桃花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,”那中年道士面露恍然,笑道“女郎暂待,我去问过观主。”

  谢华琅向他一笑“多谢。”

  她在门外等了约莫半刻钟,便见那中年道士出来了,向她道“观主请女郎入内一叙。”

  侍从们有些不安,谢华琅却不怕,笑道“无妨,你们且在此等候便是。”说完,便同那中年道士一同入内。

  这道观十分古朴,白墙灰瓦,院植青竹,脚下是条石砖小径,清幽静雅。

  二人拐过那从青竹林,便到了后堂,那中年道士道“女郎,请。”

  后堂里陈设十分清简,自帷幔至窗帘,皆是浅灰一色,连内室点的香料,都是透着疏离的冷香,想来其主人的确喜好清净,不喜奢华。

  谢华琅只大略扫了一眼,隔着帷帽,却也看不真切。

  她少有的生了几分好奇,趁进门空档,将帷帽掀开一线,悄悄向内瞥了眼,心中惊颤,险些怔在原地。

  内室上首处端坐着个极清冷的道士,年约而立,面似冠玉,已然蓄须。

  他年纪应也不轻了,虽也明俊,却不似少年郎君那般意气风发,然而岁月所赋予的雍容雅正,却如同陈年佳酿一般,因年华更见醇厚。

  那道士微垂着眼,不言不语,却清冽如一道剑光,谢华琅匆忙瞥了一眼,竟有风声鹤唳,剑气纵横之感。

  世间居然有这样的人。

  她一贯天不怕地不怕,然而此刻,却觉心神失守,险些乱了心绪,亏得自幼承教,不至在人前失了分寸。

  先前那中年道士领着她到一侧落座,谢华琅便听上首处那道士道“我听衡嘉讲你与门前几人轮道,说的很有意思。”

  他的声音也轻缓,同这个人一样,清冷之中,隐约带着几分疏离。

  谢华琅定下心来,道“口齿功夫而已,观主见笑了。”

  那道士淡淡看她,道“女郎也学过道经吗?”

  谢华琅摇头道“并不曾学过。”

  那道士又问“那你觉得,什么是道?”

  谢华琅含笑答道“我便是道。”

  “胡说!”那道士还没说话,他身侧的年轻道士便道“你怎么会是道?”

  “道生万物,我亦身处其中,难道不可自称为道吗?”谢华琅嬉笑道“小道长,你着相了。”

  “你又胡说!”那年轻道士气道“着相是佛家说的,道家不这么叫!”

  “这有什么关系?言辞不过是外物,”谢华琅满不在乎,道“殊途同归而已。”

  那年轻道士气急,似乎还要再说,那道士一抬手,他面色微变,连忙停口。

  “女郎,”那道士道“你很有慧根。”

  “观主,你也说错了,”谢华琅笑道“慧根是佛家用的。”

  那道士倏然笑了,他道“殊途同归。”

  谢华琅闻言莞尔,心中却定了主意,伸手将帷帽摘下,展露面容,向他一笑。

  窗外桃花开的正盛,绮丽多姿,世间少有,然而这等绚烂风流,仍在她嫣然而笑时,尽失颜色,其风神秀彻,可见一斑。

  先前与她争辩的年轻道士不意这女郎生的这般美貌,一时竟看的怔住,忽然回过神来,满脸通红的低下头了。

  那道士目光清冷,径直落在她面上,谢华琅也不打怵,神情含笑,与他对视。

  内室安寂,一时无言,不知过了多久,还是他先退却了。

  眼睫微垂,他侧首避开她目光,低声念道“无量上尊。”

  谢华琅今日心绪也差,早在得知那人身份之后,心口便堵了一块巨石,闷闷的,重重的,压得她喘不过气来。

  她也曾经想问阿爹阿娘,既然知道他身份,为何不对自己明言?

  可转念一想,即便是说了,又能怎样呢?

  人是她自己找的,也是她自己撩拨的,现下出了篓子,哪里还有颜面,去责备阿爹阿娘不讲实情告知?

  更别说今日遇上谢徽之事,阿娘心里怕也不高兴。

  谢华琅悄悄叹口气,低声劝道“她不知轻重,任意妄为,自然有阿爹处置,阿娘勿要挂怀。”

  “怎么能不挂怀?正是多事之秋,她却不肯消停。”

  卢氏揉了揉额头,有些疲惫“今日汉王寿宴,宾客不知多少,瞧见二娘与魏王世子一道的人怕也不在少数,你阿爹若是处置重了,魏王府自然不会再来纠缠,但也结了梁子,若是轻轻放过,怕会叫人觉得,谢家有意上魏王世子的船……”

  谢徽闹出这种事来,就够叫人忧心了,偏偏还有另一个,比她还要……

  卢氏越想越头疼,谢华琅坐在近侧,见状便轻轻为她推揉,略加纾解。

  二人回府之后,便见有仆婢匆匆迎上来,低声道“夫人,三娘,老爷叫了二娘往书房去,二老爷、郎君与蒋氏也在,请您二位也去。”

  谢徽今日做的过火,然而她毕竟是大房中人,谢令作为二房主人,家主之弟,过去走一遭还说得过去,刘氏与谢莹却不好掺和,闻言便道“嫂嫂且去忙,阿莹出嫁在即,我那儿也是一摊子事儿呢。”

  淑嘉县主也向卢氏行个礼,回自己院中去了。

  女眷们乘车,男眷骑马,后者归府自然要早些。

  谢华琅扶着母亲进了书房,又打发仆婢退下,手刚掀开垂帘,就听谢徽低低的抽泣声传入耳中,夹杂着蒋氏的哀求声。

  她心头猛地跳了一下,却不做声,上前去向父亲与叔父见礼,又在哥哥谢允身侧站了。

  谢徽身上仍旧是那身刻意挑选过的衣裙,人也清丽秀致,然而狼狈与惊惶,却从她含泪的眼眸中源源不断的透出来。

  谢华琅微觉疑惑,谢允见了,低声道“叔父有位同年,在均州做别驾,父亲打算将二娘嫁给其子。”

  别驾官居从五品,即便谢徽是庶女,也算是低嫁,更别说那一家人是在均州,对于长在长安的谢徽而言,更是惊天噩耗。

  谢华琅想过谢偃会惩处谢徽,却不想这惩处来的这么快,又这般狠绝。

  谢徽低头拭泪,哀哀哭求,蒋氏也是如此,母女相拥而泣,倒真有些可怜。

  谢偃似乎未曾见到,转向卢氏道“为二娘准备嫁妆,若是必要,也可请弟妹加以襄助,再过几日,宋家夫人回京探亲,便将此事定下,现下是六月,年底事多,婚期便定在十月吧。”

  卢氏微笑应道“是。”

  “我不嫁!我也不去均州!”谢徽泪珠滚滚,已经哭花了脸,声音尖锐道“阿爹,你不能胡乱把我嫁出去,世子说会娶我的——他会娶我的!”

  “世子可娶正妃一,纳侧妃二,不过,此事就连魏王都做不得主,只能等陛下赐婚,谁告诉你他能娶你?”卢氏垂头看她,微笑道“二娘,你毕竟是谢家的女郎,难道打算做个没名没分的侍妾吗?”

  “我怎么能做侍妾?”谢徽眼泪如断线的珠子,落个不停,转向谢偃叩头,苦求道“阿爹,我不去均州!世子答应我,会叫我做侧妃的——周王已经离京了,剩下的就是魏王世子,我若做他侧妃,将来世子位登九五,起码也可位居四妃,家中若肯襄助,未必不可一望后位……”

  她抬起头来,面有希冀,目光精亮“阿爹,叔父,郑氏因郑后之故,何等煊赫,我若能——”

  谢偃面色铁青,没等谢徽这句话说完,便重重一脚,踢在她心口!

  谢徽闺阁女郎,哪里吃过这等苦?

  身体猛地侧歪,半晌没喘过气来。

  蒋氏惊呼一声,膝行过去,匆忙查看女儿现状如何。

  谢偃神情冷锐,眼底倏然闪过一抹决然,谢令也一样,卢氏瞥了眼,忽然道“枝枝,你也累了一日,回去歇着吧。”

  谢偃回首看她,目光略微柔和了些“去吧,我们几人还有些话要讲。”

  谢华琅心中微动,倒没迟疑,屈膝见礼,缓步出了内室。

  窗扉早就被人闭合,听不清内室言语,只有蒋氏的哭声,隐约传出一二。

  初夏的天已经有了几分热意,此刻却莫名叫人觉得凉。

  她在心底叹口气,带了采素、采青,回自己院中去了。

  蒋氏替女儿顺了半天气,才叫谢徽缓过来,又是垂泪,又是心疼,勉强将她搀起,连连叩头“老爷,夫人,二爷,二娘昏了头,方才那些话,你们千万别往心里去……”

  谢徽也知道怕了,面如死灰,眼睫上颤巍巍的挂着泪。

  “你心气倒很高。”

  谢偃不怒反笑,道“郑家昔年的确煊赫,郑后称帝之后,甚至赐诸皇子公主‘郑’姓,还曾动过将皇位传给郑家后嗣的心思,可你记不记得,郑氏如今是什么下场?”

  “让我来告诉你。”他半蹲下身,牙根紧咬,一字字道“郑氏上下四代人,妻妾子女共计五十二人,三代亲族共计三百九十六人,事变当夜尽数被杀,人头滚滚,连襁褓中的幼子都未曾幸免!这样的祸事,你也想叫谢家来一遍吗?!”

  谢徽身体颤抖,慑于他声势,嘴唇动了几动,一字都不敢说。

  “从古至今,只出了一个郑后,”谢令叹道“前无古人,以后或许也不会再有来者了。”

  他转向谢偃“兄长,我与伯善有交,知晓其子非池中物,也愿谢家与他结为姻亲,但二娘心意如此,倘若真嫁过去,只怕不是结亲,而是结仇。”

  谢徽目光灰败,原是失意,听到此处,却微微亮了起来,直起身求道“阿爹,叔父说的正是,求阿爹三思!”

  卢氏听谢令说罢,手中团扇略微停住,再听谢徽此言,却将团扇下移,遮住了唇畔那丝讥诮笑意。

  谢允有些不忍,劝道“二娘,阿爹定这桩婚事,原是为了保全你。”

  谢徽一心只想摆脱这困境,哪里听得进?

  登时反驳道“哥哥说的轻巧,这么好的婚事,怎么不给三娘?”

  “——你。”谢允心头一滞,别过脸,随她去了。

  谢偃惯来颖达果决,现下却少有的生了几分疑惑,眼睑微合,隐约间有些犹豫。

  “兄长,”谢令目有厉色,喝道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!”

  谢偃垂首看谢徽一眼,道“你真的不想嫁到均州去?”

  “不想,我不想!”谢徽面有希冀,哭道“阿爹,求你了!”

  谢偃见她神情中毫不掩饰的抗拒,长长的叹了口气“那就这么办吧。”

  谢徽听他这样讲,心中还觉欢喜,连声称谢,反倒是蒋氏,从其余人的目光之中,预知到了几分不详。

  有仆婢捧着木盘前来,她瞥了一眼,先自软了,谢徽望见,也是周身僵住,面色如土。

  这种时候,卢氏是不会开口,也不会沾手的。

  虽然都是彼此默认的结果,但若是谢偃将来再想起这个女儿几分好,为此埋怨起她来,便是得不偿失了。

  “你可以选择自缢,也可以选择服毒,”谢偃长出口气,定了心绪“谢家会给你最后的体面。”

  侍妾田氏、蒋氏在侧,也见礼道“三娘子。”

  二人下首处坐了个小妇人,丹凤眼,柳叶眉,眼似杏子,约莫十六七岁的模样,湖水绿的襦裙,颇有些小家碧玉的清婉动人,也随之起身问安。

  谢华琅打量她一眼,向母亲笑道“阿爹新纳的?”

  “我倒希望是他新纳的。”卢氏语气微有讥诮,恹恹道“你大哥房里的。”

  长兄房里的人,谢华琅身为幼妹,素日里是见不到的,是以并不熟悉,瞥了一眼,低声道“怎么了?”

  卢氏面色微冷,将手中团扇丢掉,吩咐蒋氏与田氏“你们退下。”

  待那二人行礼退走,她方才蹙眉道“她有身孕了。”

  谢华琅微吃一惊“啊?”

  ……

  谢家长房有四子二女,长子谢允、次子谢粱、幼子谢玮与谢华琅皆为卢氏所出,侍妾田氏生第三子谢檀,侍妾蒋氏生庶长女谢徽。

  六人之中,只有谢华琅的长兄谢允一人成家入仕。

  谢允是长安谢氏的嫡长子,身份贵重,自不必说,谢偃与卢氏都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,谢允也争气,风姿秀逸,少有伟才,放眼长安,也是极受人瞩目的后起之秀。

  十七岁那年,父亲谢偃做主,为谢允娶了秘书丞隋闵之女为妻,次年,谢家便添了嫡长孙谢澜。

  谢允与隋氏也算相得,又有儿子在,原也是一桩良缘,然而太过卓尔不凡,未必是件好事。

  先帝嫡后郑氏,出身大族,性情果敢刚毅,识见深远,颇得先帝信重,夫妻二人和睦,生三子一女。

  先帝体弱多病,时常将政事委于皇后之手,朝臣乃以天后称之,与先帝并称二圣。

  后来先帝辞世,郑后先以监国太后之名临朝称制,没多久便废黜新君,自己做了皇帝。

  女人称帝,还是开天辟地第一次,宗室震动,惊怒非常,郑后以铁血手腕镇压,手段酷烈,将高祖、太宗血脉屠杀殆尽,连自己独女临安公主的驸马牵涉其中,都未曾幸免。

  驸马下狱时,临安公主已经临盆,生下女儿之后,得到的便是丈夫死讯,心中哀恸可想而知。

  郑后对这唯一的女儿心怀愧意,对新生的外孙女更是怜惜异常,赐封淑嘉县主,份例礼遇比照公主,极为优宠。

  淑嘉县主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成,如何高傲贵重,自不必说,有日出城踏青,返回府中时,却见谢家郎君打马经过,人如玉树,貌似芝兰,一颗芳心便丢了,得知他身份后,亲自去求郑后赐婚。

  郑后那时已经称帝,对这个外孙女格外疼惜,权柄在握,并不觉得拆散一桩姻缘有多了不得。

  为叫顾氏皇族与郑氏一族相融,她甚至赐自己儿女“郑”姓,又赐死侄子妻室,令娶临安公主为妻。

  隋氏之父隋闵为秘书丞,三朝老臣,长安谢氏也不容轻侮,故而郑后只降旨令谢允与隋氏和离,不曾杀人,又赐公主仪仗,将淑嘉县主风光嫁入谢家,做了谢允的妻室。

  隋氏遭受这等飞来横祸,返回母家,更与儿子生离,心中悲郁可想而知,不过三月,便忧愤而死。

  淑嘉县主真心喜爱谢允,加之谢家亦是赫赫高门,故而入门之后,对公婆都颇敬重,对两个小叔和谢华琅这个小姑也没的说,可即便如此,因隋氏之死,终究也是隔了一层。

  隋氏归家后,卢氏便将长孙谢澜接到自己身边照看,淑嘉县主嫁入谢家之后,对此也没说过什么。

  大家族里默许的规矩,主母生子之前,侍妾通房是不能有孕的,卢氏也是生了两个儿子之后,才停了府中侍妾的避孕汤药,谢令之妻刘氏也是如此,等到了淑嘉县主,卢氏尽管不喜这儿媳,却也没有打破规矩的意思。

  然而淑嘉县主嫁与谢允几年有余,一无所出,石头砸到水里还有个响儿呢,她的肚子却一直都没动静。

  临安公主最为优宠长女,郑后也怜爱她,疑心是谢家人做了什么,令她不能生产,还曾专程令名医入府请脉,又留了医女相伴。

  这事惹得卢氏极为恼火,淑嘉县主终究是长子妻室,若有儿女,也是嫡出,远比庶出贵重,她再是不喜,也不至于厌恶自己的嫡孙。

  再则,淑嘉县主迟迟未有身孕,谢允房里的侍妾通房当然也不会有,难道她见儿子膝下只有一根独苗,心里便很高兴吗?

  因这缘故,她干脆免了淑嘉县主每日问安,眼不见心不烦。

  郑后称帝后期,今上与中书令谢偃、还有门下省的两位宰相一道,联合宗室,发动元革政变,复顾氏神器,幽禁郑后于大安宫,尽杀郑氏一族,也终结了属于郑后的女帝时代。

  郑后倒台,淑嘉县主的靠山也倒了一半,然而她的生母是临安公主,新帝是她嫡亲的舅舅,仍旧不容轻侮,加之她嫁入谢家之后,并无大错,谢家人待她倒仍如从前一般。

  谢华琅听母亲讲那侍妾有孕,便能明白她心中矛盾之处长子好容易有了孩子,她自然舍不得打掉,然而倘若留下,倒像是谢家宠妾灭妻,见郑氏倒了,有意欺辱淑嘉县主似的。

  “怎么有的?”她悄声问母亲。

  “原是喝了汤药的,偏她贪嘴,吃坏了东西,呕吐不止,那药吐了大半,为此还专程请了大夫,”卢氏明白她的意思,反而更加头疼,秀眉蹙起,道“就那一次,谁知道就有了呢。”

  若是那侍妾刻意求孕,偷偷将汤药倒掉也就罢了,卢氏容不下这种心大的,然而只是凑巧,又机缘巧合有了孩子,她便有些不忍心了。

  谢华琅今早请安,见她面有郁色,想必便是为这事了,她顿了顿,方才道“县主知道吗?”

  卢氏揉了揉额头,道“从早到晚,都快一日了,想也知道了吧。”

  谢华琅轻叹口气,转向那侍妾,道“你姓什么?”

  那侍妾屈膝行礼,神情有些不安“妾室姓柳。”

  “算了,不说这些了。”卢氏摆摆手,示意柳氏退下,有女婢奉了香茶来,她端起饮了一口,目光忽然停住了“枝枝,你的耳铛呢?”

  谢华琅早有准备“路上掉了一只,我就把另一只收起来了。”

  卢氏伸手戳她额头,养尊处优之下,她双手洁白如玉“你这冒失毛病,很该改一改了,不然日后出嫁,又该怎么办?”

  “怎么,”谢华琅听得心头微沉,试探道“我的婚事,阿爹有想法了?”

  “你大哥前后两桩婚事,皆是为了谢家,你阿爹也不忍,说郎君也就罢了,实在不行还能另娶,再不行房中还能纳几朵解语花,女郎却不一样。”

  卢氏说到此处,倒有些欣慰,握住女儿纤细手掌,笑容温婉“你的婚事,便叫你自己相看,他最后掌眼便是了。”

  “真的吗?”谢华琅不意还有这等意外之喜。

  “其实还有另一层考虑——你父亲做了宰辅,叔父执掌国子监,长兄又是黄门侍郎,谢氏富贵已极,不必再嫁女寻求联姻。”

  卢氏悄声道“宗室选出的几位王爷,还没有择定王妃,储位之争何等凶险,谢家离得越远越好。”

  今上是先帝与郑后的嫡长子,他降生时,先帝尚是太子,太宗喜爱长孙,又觉太子性情仁弱,太子妃强势刚决,唯恐长孙将来受制于郑后,便将他接到太极殿去,亲自教养,也是因这关系,郑后与今上虽有母子之名,却无母子之情。

  太宗心怀去母留子之意,然而他去的突然,甚至没有来得及册立长孙为太孙,先帝登基之后受制于老臣,朝堂之上颇觉掣肘,郑后言说老臣心中只敬太宗,却无新君,为肃清朝政痼疾,便以为大行皇帝祈福为由,令长子离宫潜修,随即又立第二子为太子。

  先帝性情绵软,不得不依仗强势的妻子,局势使然,也没有反对。

  四年前,今上与几位宰辅宗室联合政变,在郑后倒台之后登基称帝,却没有立后娶妃之意,甚至连选秀都不曾进行过。

  时下风气开放,胡汉交融,实乃盛世雍容,胸襟之宽阔,历代少有,连女帝都出了,再出个不近女色的君主,根本不算什么事。

  至于来日新君如何,想必便该从宗室之中过继,收为嗣子了。

  郑后当政时期,高祖、太宗血脉被屠杀殆尽,然而也并不是一个不留,更不必说今上还有两个胞弟,子侄不在少数。

  谢偃身为中书令,也是宰相之一,长安谢氏颇有声望,卢氏之父邢国公,亦是当朝重臣。

  谢华琅在府中行三,人称三娘子,然而论及身份贵重,却要胜于前边两个姐姐,加之容色娇妍,不只是勋贵子弟有意求娶,更有宗室子弟明里暗里询问,意图娶一个背景强硬的妻室,为来日过继铺路。

  谢氏富贵已极,着实不欲再掺和进这些事里,谢偃近年来,也有了急流勇退的意思。

  谢华琅原还忧心,听母亲这样说,自是欢喜“我该好生谢过阿爹才是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inxin001.com。新新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xinxin001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